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5-10-29 浏览量:67138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悄然质变。
9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7.8%,再创历史新高。另一个数字同样重要——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78.1%,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4.5%,前者是后者的2倍以上。
这是极其令人兴奋的数字,数字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市场变迁:中国消费者不再将传统豪华品牌BBA等视为唯一标杆,而是开始用新的标准衡量“什么是好车”。
回望来路,中国汽车工业“一穷二白”,我们曾挤在合资的车间里蹒跚学步,也曾被迫靠“性价比”耕耘低端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高端市场被BBA等外国品牌牢牢占据,中国自主品牌只能仰视。
但我们心里清楚:中国汽车产业,需要从“大”走向“强大”,更需要有尊严地创新,去滋养更远的梦想。
十余年间,一切都在悄然改变。以极氪、问界、理想等为代表的高端品牌不断沿着高科技、高性能、高价值的方向,向“更好”的征程攀登。
当下,毫不客气地说,高端豪华市场的指挥棒已经从“BBA们”手中,传递到了中国品牌手中。一个由技术、体验与用户价值共同定义的新豪华时代,正拉开序幕。

在这场重新定义“更好”的深刻变革中,诞生于2021年的极氪并非单纯的参与者。它更像一个自主品牌的样本,以其在产品、用户与体系力上的实践,为中国汽车的“向上突破”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一组数据可以例证:13分钟大定破万,均价逼近55万——极氪9X上市当天的成绩,创下国产豪车现象级上市战绩;极氪001,作为极氪首款车型,将猎装车这个小众赛道带进了大众视野,目前累计交付近30万台,成为全球猎装车的销量冠军,10月11日上市的焕新极氪001,仅用47小时锁单量便突破1万台;10月17日,焕新极氪7X也开启预售,去年极氪7X一上市,仅用75天即实现交付量突破3万台,刷新豪华纯电SUV的最快交付纪录,目前累计交付已接近10万台,成为中国20万以上纯电SUV销冠,同时9月,也就是上个月,在香港交付首月就成为当地中型SUV销冠。

这几款车型的持续火爆,无疑是市场对极氪产品力的最直接认可,但随之而来的交付压力,也成为了道路上必须应对的一场严峻考验。极氪的选择是:不隐瞒、不回避,甚至推迟新车发布以确保交付。
汽车行业语境下的“更好”,销量是外在结果,真正的答案,藏在人与车、品牌与用户之间那些看不见的联结里。
信任赤字时代,极氪如何重建“用户契约”
当行业从增量竞争步入残酷的存量搏杀,情绪与信任危机成为所有车企必须面对的课题。“用户型企业”这一理念,在过度营销中被解构,陷入巨大的信任赤字。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所有玩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就连蔚来这个“用户型企业”的鼻祖,都承认过用户运营的难题;极氪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没少因为用户问题踩坑,也遭遇了一些行业性的问题。
但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不断校准发展节奏,将以诚信对待用户、以承诺维系用户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里。
“做用户运营最大的忌讳,就是急功近利,把用户运营当成一个营销。”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林杰的感悟,也是极氪在成长历程中的“领悟”。
极氪的破局之道,是选择用“超乎寻常的坦诚”来重建契约,修复信任。
今年8月,极氪做了几件业内极其罕见的事。以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布了接下来的产品更新计划,让用户能提前掌握更多信息,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购车节点。如果你最近去过极氪门店,会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极氪用户服务公约》,把售后、权益、保值相关的规则标准化,在全国门店公开展示,降低信息不对称。

对于老车主,极氪更拿出真金白银来改善体验。譬如,面对老款极氪001、009车型的辅助驾驶问题,极氪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投入数亿成本重新开发切换方案。从Mobileye方案更换为搭载Thor芯片的自研千里浩瀚方案,这应该是行业首次跨代际的辅助驾驶系统更换升级。

由于政策原因,很多消费者选择在今年提前购置新能源车,这也让极氪9X、焕新001、焕新7X订单激增,面临供不应求的“甜蜜烦恼”,为了让大家安心等车,除了加紧与供应商协作,极氪还选择用购置税政策为用户兜底,用等车极分量化用户等待,用每周礼遇带给用户惊喜,据了解,每位订单用户累计最高可享50,000极分(相当于5000元)。

拿出有点标新立异的举措是需要勇气的,毕竟稍有不慎可能引发新的舆论争议,但这种直面问题的决心,是企业向“更好”发展的核心前提。
有些事不是“不得不做”,是“必须要做”。就像对于提前两个月公布车型更新的计划,当时吉利内部是有反对声音的,认为可能会对短期的销量有影响,但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和林杰商量后,还是决定执行下去。
这一系列举措的价值在于:它试图将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可管理的企业诚信资产。结果印证了判断:计划公布后,当月订单就环比增长了15%~20%。
信任,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成了最确定的复利。就像淦家阅说的:对用户只要付出真诚,用户也会用真心来理解我们,回应我们。
除了上面说的订单数增长,极氪还有一组数据很有意思。
极氪目前已经积累了56万多用户,在极氪9X的预售订单中,先享用户里有20%左右的用户都是以极氪001为主的老用户。2024年极氪用户复购率达13%,远高于新能源行业平均水平的5%。

谁都不傻,感受到极氪的持续变好,才会在“吐槽”后依旧选择支持。
如果说用户层面的改进,回应的是“为何要变得更好”,产品升级的侧重点,极氪回答的是“凭什么能变得更好”。
当很多品牌还在把800V当作顶配车型的选装噱头时,焕新极氪001直接全系标配900V平台。一些价格超过百万的SUV,功能可能都没有极氪9X来得丰富,这也是中国品牌第一次用上48V主动稳定杆,在以往,我们只能在劳斯莱斯库里南、阿斯顿·马丁DBX上看到这项配置。
我们总是以“杭州湾库里南”去称呼极氪9X,现在,当极氪9X与库里南在路口邂逅,是否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当信号灯由红转绿,中国汽车豪华叙事的全新章节,也正式开启。传统车企,尤其是其孵化的新能源豪华品牌,正将用户的深切期冀,转化为颠覆行业的全新认知,撬动全新市场格局。
体系竞赛下半场,协同效应成为“价值引擎”
如果说用户运营是极氪面向市场的“软实力”,那么其背后依托的吉利大体系,则是支撑其持续创新的“硬支撑”。
汽车产业的竞争逻辑已变,单一产品的成功转瞬即逝,长期主义者的胜利,必然源于体系效率的胜利。
有能力以更低成本交付越级产品,需要更快的速度调动资源,更快的速度反馈市场变化。
头部车企早已洞悉此道,率先发力布局。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整合为STELLANTIS;通用汽车决定对道朗格进口车业务进行重组,并相应地优化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运营。
丰田的整合之路更具代表性。在历史上,丰田的三次体系调整分别助力日本战后工业体系建设、实现全球化扩张,以及应对金融危机和召回危机。今年,丰田再次选择整合,将丰田关键供应商“丰田工业”私有化回归丰田集团。
极氪回归“一个吉利”,也是这样的逻辑。

一年多过去,《台州宣言》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回归一个吉利”后,极氪、领克与银河三个品牌在一个细分市场形成金字塔差异,源源不断发力,尤其今年上市的吉利3个“9字号车型”——银河M9、领克900、极氪9X均大获成功。极氪处在吉利体系品牌金字塔的顶端,未来将专注豪华定位,更无牵绊地向上发展。
所以,在需要巨额投入的智能驾驶、三电技术等领域,极氪将享受更多的资源,从几年前行业首创全球领先的“三个800”生态体系(包括全栈800V的车、800V的动力电池、800V的超快充补能网络),到四电机的分布式电驱,再到首个一体式压铸智慧生产线,极氪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如今的极氪9X在三电、电气架构、底盘和辅助驾驶上都用了吉利最好的技术,是吉利近几年技术积累的集大成者。
所以,极氪在用户服务和海外市场能够用更加灵活、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和渠道去应对新的挑战。

在海外市场,极氪品牌的出海路同样走通了。
极氪品牌成功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率先实现覆盖全球五大洲交付的中国豪华品牌。今年1-9月,极氪009是中国4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40万以上纯电销量冠军,中国香港MPV销量冠军,泰国、马来西亚豪华纯电MPV销量冠军。极氪9X海外版本目前虽然暂未开启发售,有消息表示,多个海外经销商已开始加价5万-10万求购国内订单。
海外市场不光考验产品,还要看产能、渠道。以前极氪在海外的销售网点虽然铺开速度很快,但单打独斗一定不如集团军作战,现在与集团合并,极氪可以充分利用吉利多年积攒的渠道和经销商资源,实现更快的增长速度。
整合后,极氪进入了成长新周期;极氪的持续蜕变,将为整个吉利体系的高端化布局筑牢更坚实的支撑。
极氪的故事,超越了一个品牌的成长。它是在中国汽车产业从“追赶”到“平视”,乃至在某些领域“定义”全球汽车未来的关键时期,一个关于如何穿越周期、如何赢得用户、如何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的样本。
它的“更好”,不仅仅体现在极氪9X上市13分钟大定破万,焕新极氪001上市锁单量快速破万,或是以55万价格突破站稳豪华阵营,更体现在它敢于在信任赤字时代选择公开透明、坦诚沟通,在体系竞赛中选择协同。
中国汽车工业的答案,不再写在过去的教科书里,而是由像极氪这样的实践者,在每一天与用户的交互中,在每一次技术攻坚的抉择中,一笔一画地共同写就。
中国汽车,这场关于“更好”的向上征程,无疑,才刚刚开始。
相关阅读
热点排行
汽车大观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