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积极响应"禁售燃油车" 或存风险
作者:经济观察报
时间:2018-02-23
浏览量:128
2017年,给全球汽车企业带来最大冲击的是各国筹划燃油车禁售。其中,又以中国政府表态“已启动传统燃油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引起的关注最高。中国并不是全球第一个表态禁售燃油车的国家,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销售国,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的走向。
自2015年美国加州首次提出可能在2030年禁止传统燃油车上市销售的计划后。短短两年内,至少7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挪威、荷兰和印度等。这些国家禁售燃油车的表态,主要集中在2017年下半年。然而,众多国家并未明确采用“禁用”一词,挪威、德国、印度、法国,暂且为“计划”状态,只有英国以法令宣布最终时间点。
中国政府跟着欧美做出考虑禁售燃油车的表态,并非为了跟风,而是有切实的考虑。在传统汽车领域要追赶上已经有百年历史的欧美等国难度非常大。为了抢占新一轮汽车产业革命的制高点,中国政府将发展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手段,并刻意的避开了混合动力这一过渡性阶段——混合动力技术目前被日本汽车产业垄断,中国车企很难突破。
国际上对燃油车的“虎视眈眈”并不足以让中国车企改变发展策略,但中国政府的信号释放则让中国车企开启了激进的燃油车淘汰之路。在2017年,包括长安汽车、北汽、奇瑞、吉利等等企业紧跟步伐发布自己的禁售时间表。根据各自的规划,这些企业大概会在2025年左右停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
但实际上,中国政府的表态,只是传达政府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未明确禁售时间、范围、具体对象等信息。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则明确表示,“内燃机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是市场的主力,它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货运、客运以及船舶运输中,更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禁售燃油车被视作是汽车产业未来的趋势,但眼下条件仍不成熟。在专家们看来,要禁售燃油车,涉及到产业链上的众多环节,想要倒逼企业技术革新、产业转型,的确有必要未雨绸缪,提前制定时间表。但问题在于,面对我国国情复杂、技术尚未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众多难题,我们有没有必要按照欧美的时间表来禁售燃油车,甚至比他们更为激进?
不少专家认为,政府无需提出淘汰或推动某些技术,只需制定符合节能环保的技术标准,对汽车而言,最严的标准就是零排放。此外,还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禁售燃油车要分地区、要分车型推进;在禁售方式上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时间表,而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由大城市到农村逐步推进的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