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里求增长,商用车要如何发展?

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0-10-20 浏览量:172

作者|聂漪垚

在我国汽车庞大的产业规模中,商用车的比重较小,增长较缓,尤其是近几年乘用车每年2000万辆以上的增长速度,商用车仍处于年均500万辆的新车增幅,因而存在感并不强。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销量分别为2144.4万辆和432.4万辆,乘用车占到汽车销量比重的83.2%,商用车销量所占份额不足17%。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商用车每年产销量占整个汽车份额的比重从未超过20%。

保有量规模上,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截至2020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保有量为29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9%;公路营运汽车保有量为117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4%。二者加起来仅为全部汽车保有量的15.3%。

无论是增量还是保有量,商用车都无法与乘用车匹敌,巨大的差距让商用车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尽管如此,商用车依然是我国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商用车行业一反寂静常态,在乘用车饱受疫情困扰销量大受影响之外,商用车销量逆势大增,大有扬眉吐气的态势。来自中汽协的数据,2020年1-9月,商用车销量实现374.1万辆,同比增长19.8%。轻卡作为商用车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2020年1-9月累计销量159.5万辆,同比增长17.7%。

具体到企业,福田汽车以同比31%的增幅和13.28%的市场份额,领跑商用车行业。同时,轻卡领域福田汽车也是独占鳌头,9月份销量4.05万辆,2020年1-9月,福田汽车轻卡销量累计达到了31.62万辆,占据整个轻卡领域19.82%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销售业绩,足以秒杀一些乘用车企业。尽管业绩表现不俗,福田汽车集团副总裁、欧航欧马可事业部总裁顾德华仍然充满忧患意识。“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市场受制于法规政策、使用场景、用户需求的局限性更大,市场增长空间有限,行业竞争激烈,堪称比红海还红海”,顾德华说。

如此一来,如何在行业红海中逆风前行,立稳脚跟寻求发展?或实现行业再一次突破和增长?不可避免地成为接下来商用车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高端化势在必行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五年。无论是体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与此同时,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乘用车和商用车都呈现出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另外,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大,最近两年,汽车增量逐渐趋缓回落。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高端化”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频词,以及中国汽车企业向上突破、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经途径。

乘用车方面,几乎所有企业都加入进来,或以独立的高端化品牌,或以高端车型,力图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端化之路。一汽红旗、造车新势力蔚来等高端品牌的崛起,为其他正走在高端化之路的企业塑造了榜样也提振了信心。

商用车方面,福田、东风、江淮、一汽、重汽、宇通等等企业也都开启了高端化进程,在产品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等方面,纷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研发和商业应用。

以今年市场表现最优异的福田汽车高端中轻卡品牌欧航欧马可为例,2020年,依靠“科技福田”战略,聚焦于“智能化、科技化、轻量化”的欧航欧马可,1-9月销量50705辆,同比增长72%,迅速跃升为高端中轻卡市场领军者。

如今,中卡市场每卖出8辆车,就有1辆是欧航。这对于一个2019年底才发布上市的新品牌来说,实属难得。在冷链、快递等城市物流细分市场,欧航欧马可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在一些重点区域,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欧航欧马可中轻卡市场份额超过了50%。

10月15日,欧马可又一款聚焦于超级轻量化的产品发布上市并交付客户使用。作为轻卡轻量化方向的突破性产品,欧马可已将车身自重实现到1.8吨。相较于传统产品,超级轻量化产品自重降低带来的运输效率提升,每年可为用户多创造超过10000元的整体运营价值收益。商用车轻量化的魅力即在于此。

而轻量化的实现,得益于福田商用车轻量化技术联盟的长期实验。从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入手,以科技力量全面铺开整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利用衍生式设计、半固态压铸铝技术和高强度钢、铝镁合金、低密度非金属等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实现超过20%的“减负”成绩。

除此之外,智能化方面,欧航欧马可全系产品配装车联网智能终端,推出并践行“智能预见性服务”。借助预见性诊断、云标定、智能点检、云管家等一系列预见性智能化服务,防患于未然,驱动传统服务向主动服务、智能服务、远程服务转型升级,有效降低用户维保成本,提升用户运营价值。

科技方面,欧航欧马可依托福田动力集成创新中心的动传系统一体化定制集成能力,可以通过对工况+场景的深入研究,实现物理集成系统、控制集成系统、软硬件协同、用户价值等多方链合的超级动力链技术。

可以说,基于“智能化、科技化、轻量化”方向的产品高端化尝试,成为欧航欧马可的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础。
创新必不可少
“要么创新,要么消亡。尤其在技术推动型产业,再也没有比成功消失得更快的了。”《时代》杂志编辑比尔·萨波里托的这句话,真实反映了商业社会的生存法则——历史的成就,必将被未来的创新所取代。

在汽车产业发展中,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明显。回看一百多年汽车发展,就是一部丰富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创新史。

从蒸汽汽车到内燃机汽车,从三轮汽车到四轮汽车,从T型车到车型多样化,从手工制作到装配流水线作业,从粗放型发展到精益化发展,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纯粹的机械产品到智能化、科技化产品,再到扑面而来的汽车“新四化”,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是创新变革的结果。

十三五期间,汽车产业大量创新的集中出现引发了行业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企业必须以更多更高质量的持续创新来确保自身的优势和发展。

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曾表示,“十四五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将是关键的五年,意味着中国汽车能否实现换道超车”。

在这关键的五年里,中国汽车产业势必进入更高一层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巨大的社会和行业变革中创造汽车行业和企业的未来?答案依然是创新。

如何创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商会会长王侠曾对创新做如下总结:

“首先是模式的创新。随着商业模式不断花样翻新,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合作模式和产业组合模式也要不断创新。其次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没有技术的突破,再好的模式也无法发挥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产业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也十分重要。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不可避免地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产业的边界被打破之后,管理的边界也需重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和强大的合力。”

对于商用车来说,同样需要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福田欧航欧马可在短短几年内,由高端中轻卡领域的不知名企业,跃升为市占率最高的高端中轻卡领导品牌。顾德华认为,离不开创新。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其次是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有了这些创新,企业生产效率才会提高,产品才会有竞争力,服务才会符合用户的需求。创新,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而创新的源头,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事实上,创新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各个方面。我国是极具创新思维和环境的国家,创新使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成就,创新使包括汽车在内的各个产业和相关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创新使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获得了极大提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迎接更多挑战
时代变革的浪潮必将席卷每一个行业和企业,给予其更多、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商用车无法固步自封,也不能抱残守缺,主动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才能拥有博弈的砝码。

挑战将会有哪些?

首先,法律法规会进一步趋严。此前,商用车企业已经感受到国家在排放标准、治理超载等方面的法规政策日趋严厉。在严厉的法规面前,企业势必无法再粗放型生产,产品将要接受法规约束和用户需求的双重筛选。

该达到的排放标准要达到,“空车即已超载”的现象该治理就要治理,企业应从严厉的法规政策中倒逼自己从技术、材料等方面攻克产品的问题和难点,而不是把产品的问题和难点留给终端用户。

“轻卡上蓝牌”同样如此,如何在法规政策的框架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才是面对法律法规该有的态度和方法,考验的也是企业的创新智慧和实力。欧马可高端轻卡1.8吨的自重,在行业目前的轻量化阶段首屈一指,但将来,这个记录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必将被打破,要么自身打破,要么别人超越。

其次,用户群体年轻化,产品需求个性化。福田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轻卡总工程师、欧航欧马可事业部研发副总裁韩云肖认为,如今,商用车用户群体呈现年轻化特征,这些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对商用车产品智能化、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驾驶操控体验等,有着近乎乘用车产品的需求。

这就对商用车行业发展提出了高于现有认知的要求,商用车将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的硬件,它同样需要软件的加持。L3级自动驾驶技术,丰富的智能功能和娱乐终端,年轻个性的外观内饰,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等等这些要求都将可能成为未来商用车产品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商用车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研究用户特征和需求特点,主动出击和及时调整必不可少。

第三,定制化产品将是未来市场主流。顾德华认为,商用车产品使用场景多样,且存在差异化的改装需求,用户对商用车产品的需求因而各不相同,通用型产品较之定制化产品将越来越失去竞争优势。

顾德华表示,产品定制化一方面能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帮助用户提升营运价值。另一方面,产品定制化也更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新产品的商业运营。

十四五即将呼啸而来,未来的行业变革和市场竞争无疑更加深化和激烈,世界万象永恒变化,惟一不变的,只有大胆创新,积极拥抱变革和竞争,才能经受考验,把握时代机遇。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