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新势力的狂欢与隐忧

作者:卓宇轩 时间:2018-04-27 浏览量:151

4月25日,北京车展中,新势力造车企业气势汹汹地来了。

作为互联网企业旗下最知名的新兴车企之一,Nio蔚来将在北京车展发表全新的概念车款EVE Concept,作为他们对于未来交通工具的诠释。蔚来此次发布的概念车EVE是一个无人驾驶的移动生活空间,以“第二起居室”为设计理念,让用户能够充分享受愉悦自由的出行时间。通过全景座舱、智能全息屏幕等交互技术,实现了车与环境、人与环境的融合。

EVE概念车还搭载了蔚来全新发布的“NOMI”人工智能伴侣系统。NOMI可以持续学习用户的习惯与兴趣,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来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从给予驾驶者空间上的自由、解放其在车上的时间,到驾驶人与环境融合、与车辆进行交互……蔚来EVE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汽车理念。

4月19日,前途K20概念车正式亮相。本次北京车展,前途汽车将携K20概念车、Concept 1概念车及早先发布的K50电动超跑一同参展。前途K20概念车定位小型车,其造型圆润,车头处细长的车灯以及雾灯处的导流口造型比较具有运动感。车身侧面以及尾部用舒缓的线条勾勒出了柔美的曲线,车顶大面积的玻璃材质很具有未来感。内饰方面,前途K20也同样具有未来口感,车辆不仅配备了液晶屏幕以代替传统机械式仪表盘,此外还采用了独特造型的方向盘以及旋钮式换挡等配备。自此,前途汽车的三大乘用车平台已经构建完成。其中K20代表了小型乘用车平台,K50代表运动跑车/轿车平台,而Concept 1则代表中大型乘用车平台。

刚刚在4月20日上市的威马EX5纯电动紧凑型SUV也将在此次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该车指导价为14万-22万,续航里程在300-500km之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新车的设计十分简洁、贯穿式前脸与尾部的贯穿式尾灯相呼应,车身门把手为隐藏式,这款车的风阻系数值低于0.3,有利于其降低电能的消耗。内饰方面,威马EX5延续了简洁的设计风格,中控部分使用了一款12.8英寸的大尺寸液晶屏,这块屏幕还可以实现旋转。此外,该车还配备了运动多功能方向盘。

然而,尽管如此多的造车新势力集体亮相,但在一片狂欢之中、展台之后,却铺满一地焦虑与担忧。

成本之痛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搞一个汽车公司起码要三四百亿元人民币;李斌也认为,造出一款成熟的量产车至少需要20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储备;何小鹏的感慨则是,200亿元根本不够花。

为了解决无人驾驶的装置问题,智能汽车目前普遍成本较为高昂。比如集成激光雷达,高精度的 GPS,还有高精度惯性导航器等,其中激光雷达的造价非常高,目前价格在10万美元左右,三项加在一起能达到 15 万美元,自动驾驶汽车成本高达 25 万美元,是普通汽车造价的 10-20 倍。

蔚来ES8基准版补贴前售价44.8万元,限量1万辆的创始版补贴前售价人民币54.8万元。用户也可以选择电池租用方案,车价比常规购买低10万,每月支付1280元,同时可享受电池升级服务。4月23日,小鹏汽车G3在国内正式发布,补贴前官方售价区间为20万-28万。

而这个售价,能否让这些新势力回本尚未可知,但竟然还有更狠的。

4月20日,威马EX5正式发布车型指导价。面向普通消费者的EX5 300车型指导价格只有17.98万元,补贴后价格为11.23万元;最高配置的EX5 Pro 400车型价格为29.88万元指导价,补贴后21.63万元;其中最便宜的EX5出行合作版车型的指导价格为16.65万元,以北京为例,补贴后的价格只有9.9万元。

传统车企新能源产品定价可以不受补贴影响,它们完全有能力用传统车获得的利润来反哺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低价切入或许能够赢得先机,但是一旦面对没有补贴的市场,传统车企的反扑就会十分猛烈。举例来说,威马12.48万的产品,官方指导价达到了19.98万,这就意味着,如果新能源补贴全线退坡,威马EX5将毫无竞争力可言。

相比之下,对于互联网车企来说,融资方面的困境可能更加残酷。10多年前,造车可能需要100亿人民币,如今,这一数字变成了300亿,甚至更多。汽车行业的门槛之高,令人咂舌。
留给互联网车企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不成功,便成仁。推出的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出现了重大的质量问题,不仅消费者会对品牌失去信心,供应商方面也绝不会提供第二次机会。

安全的门槛

据发改委预测,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将达到50%。届时每年将有上千万辆智能汽车投放市场,中国也将进而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第一大国。

但是,随着自动驾驶及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安全问题也被不断放大。其中,道路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两个最主要的方面。

智能网联汽车搭载了一系列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来驾驶。对于这类车型来讲,除了传统车型非常重要的底盘、动力以及车身等重要组成部分外,车辆软件是不可或缺的。这里面不仅需要保证车辆信息安全的技术和手段,同时还需要驾驶场景的数据支持。

然而,很多车企为了节省成本,仅仅在电子设备上模拟自动驾驶的场景,完全忽视或者很少进行真正的道路试验。但是,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装备需要的正是实地驾驶,来应对一系列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状况。3月19日发生的Uber自动驾驶车美国撞人事件就是个例证。

根据Uber此前公开的相关信息,该自动驾驶汽车应是配备了一整套的传感器系统:顶部激光雷达,能够以每秒多次的速度生成汽车周围的3D成像;前端无线电波雷达,位于汽车前后,可实现360度无死角的探测;短焦和长焦光学相机,对成像进行实时分析。

很显然,Uber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套传感器系统做到实时、全范围探测的,但事故还是发生了。这种情况下,造成事故最大的可能就是各传感器自身性能不足以及搭配方案不合理。具体来说,是因为顶部、前端雷达与摄像头图像处理协作不善,才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任何机器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如果不通过实地测验来了解各种仪器可能发生的问题,事故就不可避免。

信息安全则是另一项值得注意的问题。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中存在着许多信息安全漏洞和缺陷。这些漏洞有的可以远程控制汽车,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对驾驶员和车内乘客造成人身伤害。黑客一旦通过漏洞攻击,将会对用户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可以说,这一新兴行业整体上面临着人才能力不足、技术匮乏、工具短缺、标准缺失的问题。急需进行更加严格的测试,搭建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共同推进行业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本次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各大汽车厂商能否对汽车网络安全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8年的北京国际车展,的确会是一场智能网联汽车的盛宴。但当浮华褪去,人群散尽,又有多少互联网车企能够成功幸存下来?智能网联究竟是一条捷径还是挑战重重?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回答。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