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汽车大观|车市“内卷”短兵相接,看科技北汽如何“高筑城墙”?

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3-02-09 浏览量:25377

作者|聂一尧

出品|汽车大观

近三年的时间,整个工业产业链不是在备考就是在考试途中,原材料反复涨价、全球供应链不顺畅,同时面对全球经济下行,消费群体从“追新”消费到“够用”转化。

不仅如此,各大车企还要积极拓展全球竞争下的新品布局:既要新能源科技属性、又要产品研发先进性、还要满足用户的多场景,促进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新品迭代进程。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旧的阴霾已经消散而去,新的竞争已经拉开帷幕,以典型新势力代表的蔚小理,已经完成了全系产品的迭代,产品上的共性是尺寸全维增加,技术上修复了固有的BUG,优化了新能源属性;民营代表队吉利、长城已经完成了明星车型的换代,入门车型即享高配动力的PHEV已经成为标配,刺刀见红的市场已经突显;而作为国家代表队北汽、上汽、一汽等,不仅要实现全产品布局,还要满足技术长续航,同时更要满足全产业链的打造,这些都非常考验一个车企的“动态变化”能力。

总体而言,在2022年经营向好、生长韧性强劲,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产业链和生态竞争等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在2023年必然会和豪华品牌、合资企业拼抢技术高位,通过获得用户场景认可和营收增长,把中国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品牌。

以北汽集团为例,2022年北汽集团取得了不错的利润增长,年产销145万辆,营业收入4507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7%。北汽集团逆势增长,实现利润高质量发展,与其在绿色低碳、科技智能的行业变革中,全力塑造“科技北汽”极其相关。

图片

(1) “新能源”+“智能化”的产品标签拉开分数差距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54.9万辆,同比增长94.26%;新能源商用车销量33.8万辆,同比增长78.89%。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以2022年这一新能源汽车“爆发元年”为始,2023年,新能源汽车还将继续走高,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新旧交替”仍是大势所趋。而随着新能源浪潮滚滚向前,新能源汽车也将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交锋之中。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趋势下,几乎所有车企都加快了阵地拼抢的步伐。北汽集团则在过去的一年,针对旗下自主板块进行了深度调整。乘用车方面,围绕“极狐”、“北京”两大品牌,全力塑造科技智能属性,推出更具科技实力的产品,强化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北汽非常坚决的执行“新能源”+“智能化“的极致长板,是决胜市场的重要条件,是不断激发产品革新的核心动力,是把标签打造成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比如,极狐汽车2022年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其高端智能纯电品牌形象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了110%,充电服务也已覆盖320座城市。

图片

北京汽车则在2022年大举推出北京越野BJ60和北京汽车魔方等新产品,将华为鸿蒙系统和北汽联手博世打造的B-Pilot 3.0智驾系统应用于新车型,为用户带来全新智驾硬核越野体验。北京越野BJ60上市后,首月销量即突破3000辆。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北汽”推动下,2022年北汽集团自主乘用车海外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出口1.6万辆,同比大增97.8%。其中,魔方在南非上市,成功出口德国,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商用车方面,大力推进北汽福田的新能源商用车龙头地位,产品覆盖重、中、轻不同类型的纯电和氢燃料电池车。在2022年商用车行业整体大幅下滑的形势下,北汽福田以全年46万辆跑赢大盘,提升了市占率,其新能源汽车更是以2.2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56%,成为一大看点。

总体来看,北汽集团自主板块的新能源、智能化标签,正在进一步得到用户认可和强化。这是“科技北汽”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片

(2)“新能源”+“智能化”的技术突围实现长期成绩

得新能源核心技术者,得竞争主动权;得智能化交互者,得用户口碑。

全球科技发展规律表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积累越多,原始创新挖得越深,整个科技创新就越有后劲、越有辐射力,对发展的拉动效应也越明显。“科技北汽”的另外一个体现,就在于其在过去的一年,在三电技术、智能网联、氢燃料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和成绩。真正实现了技术研发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让技术先行于市场的良好形态。

2022年,北汽集团新增发明专利410件,为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三电技术方面,北汽集团已具备电池系统自研自产能力,在业内率先量产800V高压2C超充技术,量产自研电驱,并启动了电芯的自研及试制工作。

智能网联方面,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成为国内市场量产智能驾驶技术新标杆;L4级智能驾驶核心算法开发项目获北京市自动驾驶T3级路测牌照,目前已开展实车测试3500千米。

氢燃料方面,首台氢内燃机点火成功,为实现高效零碳发动机迈出了关键一步;北汽福田首次搭载120kW电池系统和385L大容量车载储氢系统,产品覆盖了公交、物流、环卫、摆渡等各类场景,曾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两款氢燃料客车已累计运营超600万公里。

图片

混动方面,建立起混合动力系统的自主正向开发能力,启动43%热效率混合发动机自主开发。

国产芯片方面,在产重点车型已应用国产芯片51种,与国内核心芯片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开展联合研发及新平台架构车型搭载应用。

综合来看,手握上述科技筹码,将有利于北汽集团在2023年的新能源和智能化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施展拳脚。

(3)“新能源”+“智能化”的生态融合正在加强

随着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到智能化的下半场,除了核心技术,构建以产业链集群、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车企能否在接下来迅速形成自身的生态优势,无疑会成为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2年是众多车企大力构建生态优势堡垒的一年,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终端全链条,不同领域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加快新能源和智能化推进的步伐。

北汽集团是最早开展协同创新的企业之一。2017年9月,北汽集团便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后又在2019年共同成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开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栈合作。

不得不说,双方在开发模式、商业模式上,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尝试。站在整车企业的角度,北汽集团大胆进行创新融合的壮举就颇受外界称道,也被更多企业效仿。

不仅仅是和华为,北汽集团与百度也进行了深度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22年10月,极狐向百度Apollo正式交付200辆第五代共享无人车,成为首个实现百度第五代共享无人车批量交付和商业化应用的车企。

图片

作为一家国企,北汽集团在构建新能源+智能化的产业链生态融合创新方面,具有独到的嗅觉和迅捷的行动,这一切或许源于“科技北汽”的基因。如果这些优势在2023年得到强化和放大,势必更有助于北汽集团取得更好的成绩。

就在2022年底举办的广州国际车展上,北汽集团携旗下极狐汽车、北京越野、北京汽车、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等品牌悉数亮相。作为2022年全年惟一一场A级车展,车企纷纷将此作为“秀肌肉”的T台和“绘蓝图”的渠道。

外界也因此将北汽集团的庞大阵容,解读为其在“科技北汽”成效初现后的信心和士气,以及持续向上进击、全新蜕变的意图和方向。

有一点可以肯定,当“科技北汽”的护城河进一步挖深,北汽集团也将进一步获得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相关阅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