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3-05-12 浏览量:27434
作者|凌敏
出品|汽车大观
摘要:“操作系统是比芯片更加迫切的问题,是决定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胜负的关键。假如失去操作系统这个‘魂’,智能汽车将面临比‘缺芯’更不利的局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
「操作系统20年一周期」的定律,再一次在全球上演。
OpenAI率先开放的ChatGPT, 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了一阵狂热之风。“当我发现语言可以变成数学问题,这个模型未来也能承接对生命的探索,会成为突破生命科学的一个支点。”搜狗创始人王小川表示,他在AI时代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ChatGPT或将为下一代的新操作系统。知名投资机构中金就认为其标志着AI时代的“操作系统”初见雏形。而在当下的泛在计算时代,中国也在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尤其是汽车领域。
“操作系统是比芯片更加迫切的问题,是决定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胜负的关键。假如失去操作系统这个‘魂’,智能汽车将面临比‘缺芯’更不利的局面。”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操作系统等汽车软件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息息相关,自主可控的紧迫性与日俱增。麦肯锡预测,2025年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广义汽车操作系统市场为361亿美元。
破解“缺芯少魂”的局面下,“得操作系统者得智能汽车天下”,似乎不再是妄下的定论。
操作系统“抢位战”
“操作系统就像胶水一样,粘合了芯片、中间件、算法应用和云数据等关键技术,共同驱动了智能汽车上电脑的运行。”BlackBerry QNX大中华区总经理董渊文对汽车大观如此表示。
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的“中间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例如过去的10多年,在汽车的车控OS市场,超过90%被国外操作系统QNX统治,截止今年上半年,全球已有超过2.15亿辆汽车搭载黑莓QNX软件,较2021年增加了2000万辆,并获得了来自全球前25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中24家企业的订单。
随着车企从传统车机向智能车机升级,新兴玩家们的纷纷入局,也让操作系统来到爆发期。
2012年起,特斯拉就决定自研汽车操作系统,以Linux内核为基础,自研Version操作系统,结合企业自研芯片、自动驾驶核心算法自研、自建数据库等,构建了如同苹果Mac OS一样的操作系统生态。
奔驰将于2024年发布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完整版、2025年更是“元年”般的存在,大众将自研车载软件比例提升至60%、丰田汽车自研的Arene操作系统也将在这一年推出,比亚迪DiLink、吉利GKUI、小鹏Xmart OS等,也成为自研OS的重要成果。
传统Tier1也在操作系统、软件方面积极布局。博世在2021年年底对集团旗下的从是软件开发的部门进行整合,都整合到全资子公司易特驰(ETAS)之下,以求在汽车操作系统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击不破的生态“壁垒”
但正如苗圩所说,如今摆在行业面前的“卡脖子”难题主要集中在缺“芯”少“魂”上。本土汽车产业发展操作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与手机操作系统发展遭遇的困境相似,车用操作系统的成功研发难度也在于能否构建生态。举个例子,微信在国内为什么这么成功?原因就是在于微信可以链接一切,微信本身也类似操作系统,有很多小程序不断衍生,从而构建起开发者生态不断丰富的微信体系。头部的操作系统生态构建的速度和规模更十分惊人,从出现到Android、IOS两大操作系统形成头部效应,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在具备头部优势的壁垒下,后来者很难超越。
这也导致汽车领域面临难以突围的窠臼。由于QNX、Android等“一家独大”的底层操作系统与芯片的产业生态的“深度绑定”,开发者们新出现的底层产品得不到上层芯片、下层应用的生态支持,很难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比如中兴通讯的微内核操作系统、东土科技的控制操作系统Intewell等。
本土芯片的“缺席”也是重要因素。强大的汽车操作系统必须有芯片的强力支撑,但眼下智能汽车芯片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本土芯片产业并未形成强者姿态,有观点认为,目前业界之所以未能有一统江湖的智能汽车OS出现,是因为在汽车芯片领域尚未出现类似PC时代的x86平台,以及手机时代的ARM平台。
铁王座之争即将开战,但坐稳铁王座,将迫使汽车操作系统争夺战步入关键阶段。
“捆绑”式生存法则
追溯历史,成功的操作系统的发展路径,是本土汽车产业值得参考的案例。Windows操作系统搭载英特尔的芯片,形成了“Wintel联盟”;Android加ARM形成“AA联盟”。
这都是一个“赢者通吃”的生态,Windows和英特尔,并不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双方进行深度定制,产生了不断生长的化学反应。
要构建汽车操作系统,需要硬件(芯片等)、底层系统(标准基础软件及OS)、中间层、应用开发层共同配合。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认为,整车智能操作系统之难有两个层面,一是底层的硬件和软件计算平台没有走向统一,二是上层的应用生态并没有形成,因为目前智能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早期,是否存在独立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载应用生态,还没有答案。
本土汽车操作系统的未来方向,一定是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的组合拳方案。对于车企来说,这也留下了一个“真·灵魂”拷问——自研OS能走多远?
短期来看,整车企业自研能够获得更强的判断能力、最重要的是成本可控,但长期来看,百家征战之下,是否能够形成联盟突围讲是巨大的未知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斑马智行联席CEO张春晖已经决定调整自研操作系统策略。“之前我们都是自己做,现在会联合行业伙伴做,要把很难的事情做得更好。”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利弗·布鲁默也调整了“60%软件完全自研”策略,引入软件外包伙伴。
或许这批最早做OS的企业已经看懂,企业自研的路数是走不动的。
苗圩预判,现在全球智能汽车发展格局没有定,留给中国厂商的时间窗口大概是三年、最多是五年时间。伦纳德·伯恩斯坦曾说过:“伟大的成就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计划和不太够的时间。”
时间窗口已至,汽车操作系统的激荡风云即将上演,动荡下的马太效应,也将逐渐显现。
相关阅读
开启生态合力新篇章,首届大卓智能生态日暨2024卓界大会成功举办
大咖论道|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张永伟预测2024新能源汽车十大趋势
大咖论道 | 沈承鹏:中国汽车出海如何“闯关”?
大咖论道|武强:海外市场不是遍地黄金 零跑开启国际化新长征
热点排行
汽车大观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