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汽车大观 时间:2023-07-05 浏览量:25377
作者|王云朋
出品|汽车大观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甚至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2023年7月3日,是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广汽集团和广汽埃安承办的2023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在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随着一辆昊铂GT在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正式达成2000万辆。
从1到2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28年。回顾这近半个甲子的时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不甘,也有高光时刻。1995年,我国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到2020年9月产量累计突破500万辆,再到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
从1到第一个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用了27年时间。
然而,情形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变了。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仅用了17个月。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是全行业用心血和智慧浇灌出的希望之花,是致敬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的最好礼物。”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彬在2000万辆下线仪式上说。
“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达到2000万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成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不仅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得以规模化,更促使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向上,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中心,真正与全球汽车巨头们同台竞技。
从培育到示范运营,再到快速成长
1992年8月的一天,在经过多日的观察研究之后,钱学森给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用数据和现实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尽管目前我国能够生产的汽车数量非常少,但通过对近几年汽车数量的观察,可以发现是呈总体上升趋势的;按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估计到下世纪的20、30年代,全国的汽车总量就能够超过一千万辆,到那时候环境的保护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发现了其中存在的“环境陷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新能源汽车,为了能够使保护环境和保持发展并驾齐驱,发展新能源汽车刻不容缓。
因此,他在信中建议,希望能够跳过汽油和柴油等容易造成污染的不可再生资源,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
事实上,在钱老写这封信之前,国家层面已经对发展新能源汽车有所布局。1991年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及战略;1992年,新能源汽车研究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到21世纪初,国家层面又相继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863计划”等新能源汽车项目。
这一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较为弱小,但技术在不断被攻克,产业链在不断扩大,相关企业也逐渐涌现。
时间来到2009年。这一年,财政部和科技部等部委联手推行了“十城千辆”节能和新能源车计划。
彼时,在政策指导下,行业准备用3-4年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不少于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在那个阶段,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歌猛进怀有信心。但是2023年能否实现累计2000万辆新车的生产,谁也没有绝对的信心做出判断。”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表示。
虽然未来的道路还不够明朗,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驶入了快车道。尤其是自201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年销量增长率超过50%。
其中,2013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500万辆;2015年起,国家又逐步取消了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促进了市场增长……
此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开始普遍使用新能源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从2016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纷纷诞生,吉利、长安、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也开始加速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经过多年培育,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风向已然转变,拥护新能源车发展的声音此起彼伏,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质疑,已是越来越少。
“一款10万元的纯电动车,续航已经逼近400公里。在新能源车电气化属性加持下,智能化与网联化也找到了重要载体。”有业内人士表示。
“2018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2020年首次突破500万辆,2022年首次突破1000万辆,今年上半年累计产销量突破了2000万辆,成绩斐然。”
在章弘看来,以往新能源汽车靠的是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今年国补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不减,充分说明新能源汽车正在从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逐步向市场驱动转变。
让高端新能源进入“中国品牌时代”
2013年,有个中国汽车品牌生产了一款汽车,超越奔驰宝马获得了汽车界最具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Euro-NCAP(欧盟新车认证程序/中心)的新车碰撞当年最高分和历史第二高分。
在当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华尔街日报》对这个来自中国的汽车参展企业和产品,给予了以下评价:“宝马、大众主导中国高档车市场的现状遇到了本土企业的挑战,这家企业在两天时间获得了近2000家中外媒体的报道,得到了近200个采访,毫无疑问它是2013年日内瓦车展的明星。”
这个品牌,就是开启中国汽车高端化之路的观致。
较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时间不算长,既无深厚的技术沉淀,也没有足够强势的品牌文化,且采购、供应链管理等诸多方面,也难同当时世界一流水平接轨,所以观致的尝试失败了。
首次冲击高端市场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未打消自主品牌们的积极性。2011年至2016年间,凭借着SUV车型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自主品牌头部车企也随之开启了第二轮的品牌高端化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反响。
然而,这对一心想要打破合资与豪华品牌垄断的中国汽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新一轮的高端化,该如何开启?在多数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寻找答案之时,一个新的机会来了,这就是“新能源赛道”。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跑出新的“加速度”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也迎来打造高端化品牌的新一轮机遇期。乘联会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3年,国内40万元以上新车消费新能源汽车占比从1.2%提升到了3.4%;在20万-30万元区间,这一数据则从8.5%提升到17.5%。
换句话说,主流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表现正逐渐加强,中国品牌车型在高端车型方面突破明显,正成为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主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下线的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昊铂GT,正是一款由埃安打造的高端纯电动新能源车型。
该车售价区间为21.99万元—33.99万元,共推出包括560km、600km、710km三种续航里程在内的5个版本,可支持800V高压快充。
“当前,随着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高端纯电车的市场格局也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昊铂GT的到来,无疑是对这种变革的积极响应。”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
在他看来,昊铂GT有信心在销量上做到细分市场前三,将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部品牌。
同时,辛国斌也表示,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追求,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创新思路,以技术创新提升品牌的生命力;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的亲和力;以形象塑造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共同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2000万辆,迈向汽车强国的新起点
1949年,毛主席在俄罗斯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从那一刻起,“中国也要造自己的汽车”的念头出现在了领导人心里。此时,中国的汽车梦,也播下了种子。
1953年7月15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中国汽车工业由此揭开序幕。
历经70年的成长和历练,如今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今年一季度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当然,亮眼的成绩并未让中国汽车产业感到满足,也没有让中国汽车人在“汽车强国”的道路上止步不前。尤其是在新能源浪潮中,中国汽车正以“中国速度”引领全球汽车市场。
销量是最好的证明。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建立起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和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新发展局面。
其中,2023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了2000万辆,映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巨大的飞跃和突破,已经进入到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的硕果是无数中国汽车人砥砺前行获得的,也是中国汽车品牌不断突破创新换来的。
我们仅以此次“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的承办者广汽埃安为例。从2009年首款车型正式生产至今,广汽埃安已经拥有两座智能工厂,年标准产能40万辆。2023年6月,埃安销量超过4.5万辆,年度累计销量超过20万辆。
广汽埃安,从成立之初就打破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种种迷茫和限制,放弃了油改电的思路,率先打造了纯电专属平台,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走上全新的道路,引领中国品牌向上。
与此同时,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高度,埃安还打造了全新的自主高端豪华品牌——Hyper昊铂,并且推出了GEP3.0全铝纯电平台和星灵电子电气架构,而此次发布的昊铂GT就是全新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
“从首款Aion S用纯电平台给用户带来触手可及、超越历史的电动智能汽车体验,到如今昊铂GT的蝶翼造型、高性能和高科技,以埃安为代表的中国主流纯电动车企,正以自信和勇气,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的持续突破。”业内人士表示。
当然,我们在看到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中国新能源汽车从0到2000万辆征程上的辛酸和艰难。
“我们要珍惜中国在每一个赛道的成功,哪怕只是一点一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如此。”古惠南表示。
从0到1,是困难的,从1到2000万更是无比的艰辛,而且作为新兴产物,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的终极形态究竟是怎样的,还是一个未知数。
尽管前面的路充满挑战,但以埃安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有自信和勇气,以2000万辆为新的起点,引领中国汽车工业持续突破。
相关阅读
开启生态合力新篇章,首届大卓智能生态日暨2024卓界大会成功举办
大咖论道|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张永伟预测2024新能源汽车十大趋势
大咖论道 | 沈承鹏:中国汽车出海如何“闯关”?
大咖论道|武强:海外市场不是遍地黄金 零跑开启国际化新长征
热点排行
汽车大观
扫一扫,关注我们